常言道:「孩童們是上天賜給父母的禮物,純真的他們,如天使一般。」不過,在一些當代圖畫書裡,我反倒覺得母親的角色比孩童更像天使 — 屋裡的天使 — ,這一形象較常出現在主角為淘氣搗蛋的小孩的故事裡,就讓我們從《逃家小兔》、《野獸國》和《David Gets in Trouble》裡,聊聊母親的形象。

屋裡的天使 (The Angel in the House)一詞最早出現在Coventry Patmorey的詩作裡,這位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的詩人以屋裡的天使為名寫了一首詩,描述以家庭為中心的女性形象,母親的角色如天使般守護著家庭,所以家庭的幸福得以維繫,雖然許多學者認為此詩有貶低女性的意味,其中吳爾芙(V. Woolf)認為不利女性尋求獨立自主,不過,我想借用〝屋裡的天使〞來討論母親如天使一般的角色。
 
《逃家小兔》、《野獸國》(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)和《David Gets in Trouble》這三本圖畫書裡的小主人翁有一個共同點,那就是淘氣,《逃家小兔》的小兔是言語淘氣,《野獸國》裡的邁克斯和《David Gets in Trouble》裡的David是言語加行為的淘氣,但是這三位媽媽並沒有表示出不悅或是嚴厲地懲罰孩子,反而以更多的愛心和包容的態度面對他們。比如《逃家小兔》裡的小兔一直對媽媽說,他要逃家:
    

          〝如果你來追我,我變成溪裡的小鱒魚,游得遠遠的。〞小免說。
          〝要是你變成裡的小鱒魚,我變成捕魚的人去抓你。〞媽媽說。
          〝如果你變成捕魚的人,我就要變成高山上的大石頭,你抓不到我。〞小兔說。
          〝要是你變成高山上的大石頭,我變成爬山的人,爬到高山上去找你。〞媽媽說。


小兔不停地變身成不同的人或物,想要逃離媽媽的身旁,但媽媽總是能變成那個抓到他的人或物,就像孫悟空是怎麼也逃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。小兔媽的耐心,讓我覺得他像天使,他所展現出的母愛,讓人心頭暖暖的,而小兔最後說的話:〝我不如當就待在這裡,當你的小寶貝吧〞,更加強了小兔媽〝屋裡的天使〞形象。

而《野獸國》從故事一開始,我們就知道邁克斯調皮搗蛋,連可憐的小狗也不放過,到處作怪的他因出言不遜(I'll eat you up!),沒有晚餐可吃就被母親送上床睡覺,但沒想到卻神遊到了野獸國,玩耍和調皮搗蛋並不能滿足他被愛的需要,邁克斯選擇了回家,回到現實世界,媽媽為他準備的晚餐熱騰騰的擺在桌上。整本書裡我們沒有看見媽媽的身影,但是這並沒有減弱母愛的存在感,我想,邁克斯離開野獸國的原因是媽媽,他需要她的愛和包容,不管他怎麼調皮搗蛋,我們沒有看到他被責罵或受到處罰,媽媽喊邁克斯為野孩子(Wild Thing),在我看來並非責罵他,反倒帶著一絲的寵溺,而最後出現在桌上熱騰騰的晚餐似乎也代表著媽媽暖暖的愛。


《David Gets in Trouble》裡的David,總是在闖禍時有著不同的理由,說不是他的錯,帶著天真無辜小臉的他,讓人不忍心苛責。明明不應該在屋子裡滑滑板,撞倒了桌子卻說不是他的錯;打棒球順便也把玻璃打破了,不知所措地說那只是一個意外;扯著小狗的尾巴,說是因為小狗喜歡他才這麼做的;偷吃蛋糕,沒把嘴擦乾淨就急忙撇清不是自己吃的,但看起來嘴角似乎又帶著得逞的微笑。David把生活週遭攪得天翻地覆,但是我們卻沒有看到他受到責罵,可能因為闖了太多禍,半夜惡夢醒來大叫。最後在David惡夢之際出現的媽媽,像是從天而降的天使,安撫了David,似乎有媽媽在身旁,一切都不足人讓人畏懼,媽媽的手輕蓋在David的臉頰上,他帶著微笑入睡。


 

透過這三本繪本裡母親的角色,我們看到了一種母愛呈現的方式,看到了一種母親的形象,如天使般的媽媽帶著溫暖的母愛陪伴在孩子的身邊。在即將來臨的母親節前,祝天下所有偉大的媽媽,母親節快樂!


參考書目:
‧瑪格莉特‧懷茲‧布朗和克雷門‧赫德,黃迺毓譯,《逃家小兔》,台北:信誼基金出版社,1997。
‧Sendak, Maurice, 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, USA: HarperCollins, 1988
‧Shannon, David, Daivd Gets in Trouble, USA: Scholastic, 2002

註:如果對The Angel in the House這首詩有興趣,可以到The Victorian Web看原文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ood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