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書多如過江之鯽,但能歷久彌新、可跨時代地被拿出來不斷討論的,卻不多;所以那些書,被稱之為文學作品。如果一本書很容易地淹沒在眾多好書裡,我們不能說他不是一本好書,只能說是一項大眾文化下的產物。

台灣的童書市場很怪,隨便踏進一家童書店,放眼望去,幾乎都是〝舶來品〞,而且大多是〝精品〞。所謂精品,乃指為名人的創作,或是得獎作品。如果夠細心,你會發現,在童書店裡被拿來推薦或是促銷的書,十本有八本封面不是掛著金牌,就是掛著銀牌,再不然就是標示著這本書是某個童書獎的得獎作品,一個可能你連聽都沒聽過、不知道在什麼國家舉辦的童書獎。

會得獎的書,肯定具有某些跨時代的原素在裡頭、肯定是有些令人深思的議題、肯定是值得令人再三回味,台灣的讀者很幸運,得獎書垂手可得,不怕買不到舶來品,就怕你口袋裡的鈔票不夠。只是,不知道有沒有人想過,那些大人懂得欣賞的舶來品,不管是原文、或是翻譯版,都適合台灣的小朋友看嗎?

這裡一個有趣的問題出現了,台灣童書市場的另一個怪現象,除了繪本老少咸宜外,讀者幾乎都是大人,這或許是國產作品不能得到青睞的原因之一。我常常想,台灣有很多好作家,我們難道寫不出自己的故事,開創不出屬於我們自己的童書市場嗎?為什麼大家似乎都前仆後繼地翻譯著舶來品,問題到底在哪裡?
 
出版社的問題,還是讀者的問題?
 
追根究底,得先回答,童書到底是給誰看的?我絕對不認為童書只是給小孩看的,因為身為大人的我,是那樣喜愛童書,深深著迷於那充滿想像的世界;只是,沒有人會否認〝兒童〞才是童書的〝目標讀者〞吧?不然,就不必特別將那些繪本、小說列為童書了,直接列在一般小說及圖話書的分列下就行了。
 
如果兒童是童書的目標讀者,為什麼我們總是只聽到大人們在說:「喔,這本書好看!」或是:「那本書很有教育意義!」為什麼很少聽到孩子們的聲音?如果兒童是童書的目標讀者,那麼他們多少有些權利選擇他們想要看的書吧?如果兒童是童書的目標讀者,那麼他們覺得書好不好看,才是比較重要的事吧?況且,大人覺得好看的書,小孩未必覺得好看。
 
台灣童書市場的第三個怪現象,很多翻譯童書的譯者,都是抱著一個「好書大家讀」的心態,當然,哪個愛書人不喜歡口沬橫飛地訴說自己喜愛的書。值得令人深思的是:這些童書譯者是抱著什麼樣的心態評斷一本是好書?是以懂得欣賞文學作品的大人心態?還是純真瀾漫的赤子之心?

是的,好書大家讀,可是,是讓〝誰〞讀到?打著童書的分類,但看書的人都是大人,說好看的也是大人,那麼,為什麼那些書被列為童書?難道就因為主角是小孩,所以才名為童書?
 
我想,應該不僅於此吧!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ood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