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一陣子剛閱讀完《倒掉水》(Spilled Water)。

2004年在英國逛書店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時,馬上就被它的封面所吸引,除了書名特別之外,封面上的英文書名旁,竟然還有三個中文字,好奇地拿起書,翻了翻,原來故事內容是有關於一位中國小女孩,該書還獲得了該年小聰明童書獎(Nestle Children's Book Prize)。印像中,以中國為背景的英文青少年小說並不多見,所以就把《倒掉水》列為有空必定閱讀的小說名單之內。

《倒掉水》的內容是有關一位中國女孩陸絲燕的故事,她在11歲時被伯父賣掉,因為生活原本就困苦的家裡,在父親過逝後,變得更艱辛,所幸她遇到了善良的洪老太太,協助她返回家鄉和家人團聚,但是,途中她卻遇到了專門利用童工的王氏夫婦,被騙到玩具工廠工作,歷盡千辛萬苦後,她終於可以回家了,可是,一切都變了。一路走來,天真無邪的陸絲燕,被強迫提早長大。

很欣賞作者Sally Grindley在書裡注意到的幾個細節,好比中文人名的呈現方式和英文人名不同,但她沿用了中文人名的呈現方式,姓在前、名在後,而有的人名甚至是有它們的意思。我之所以將Lu Si-yan的名字翻成陸絲燕,是因為作者Sally Grindley為絲燕的名字以英文做了解釋 - silk swallow,並以handsome tiger為絲燕的弟弟麗虎作了註解。故事裡的一切描述得很寫實,又以第一人稱的方式書寫,讓人覺得作者Sally Grindley似乎真的曾在中國住過,也讓我對《倒掉水》的故事背後產生好奇,進而查了一些相關資料,還寫信問了作者本人。

Sally Grindley之所以創作《倒掉水》,是因為在2002的某天,她在每日電訊報(Daily Telegraph)上閱讀了一篇文章 ,關於在中國大陸每年有50,000名女孩被賣去當奴隸,《倒掉水》的書名Spilled Water乃是取自於這篇報導的標題,這些被賣掉的女孩就像倒掉的水一般,被濫用了,小說封面上的中文書名,是出版社決定要加上去的,我個人覺得有畫龍點睛之妙,因為這三個中文字讓《倒掉水》在一堆英文書裡特別顯眼。為了寫這本書, Sally Grindley閱讀了許多和中國有關的書籍及文獻,對中文人名及中文字的了解都是從這些資料得來的,而她也真的親自到過大陸,不過只待了十天。她說,這十天〝親眼〞參與這個國家的一切,對她創作這本書有相當大的幫助。
以中國為背景的英文青少年小說,就我所知,除了《倒掉水》外,還有《太平天國》(Rebels Of the Heavenly Kingdom),為紐伯瑞金牌獎得主凱瑟琳•帕特森(Katherine Paterson)所著,我想,從中文書名大家應該就可以猜到這是關於清朝太平天國的故事。帕特森應該算是很了解東方文化的英文青少年小說作家之一,可能也是目前唯一位在中國出生的歐美籍青少年小說作家,在中國待到七、八歲,因二次大戰爆發返回美國。研究所畢業後,曾到日本當傳教士,待了四年,在期間也到語言學校學日文,在她的著作中,有三本青少年小說是以日本為背景。

Grace Lin在去年(2005)出版了她的第一本小說,The Year of the Dog,是以中國文化為故事背景,描述主角Pacy在生平的第一個狗年發生的一切。Pacy對自己的身份感到十分困惑,媽媽是台灣人、爸爸是中國人,而在美國出生長大的她是什麼人?在自己的生肖年,Pacy試著為自己定位、尋找自己的價值。書中介紹了許多中國傳統文化,比如過年時的紅包(Hong Bao)。Grace Lin出版了多本繪本,且多是以中國文化為背景,雖然對有些美國讀者來說這是異國文化,但故事內容探討的都是超越語言的共同議題:自我認同、家庭、友誼。前一陣子剛好有機會拜讀了Dim Sum for Everyone,是一本以中國食物背景的繪本,覺得她的插畫非常有個人風格,顏色很鮮明,目前在國內各大書店似乎看不到她的書,只有在圖書館可以找到幾本,希望未來有機會能在國內看到她更多的作品。Grace Lin有個很棒的個人網站,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。

另外,Gloria Whelan的Chu Ju's House也是以現代中國鄉村為背景的青少年小說,這本書和作者我就較不熟悉了,如果有朋友較了解,或是知道其他以中國為背景的青少年小說,請留個言,跟大家介紹一下。

★關於《倒掉水》的二三事:
Spilled Water(倒掉水)
Sally Grindley
Publisher: Bloomsbury
First published in 2004
目前尚無中文譯本

★關於《倒掉水》的其他二三事:

閱讀英文書藉的中文簡介,我常常有個疑問,就是:寫這篇簡介的人看過這本書嗎?現在資訊很發達,Google大神那麼厲害,打上關鍵字,隨便搜尋一下就會出現一堆英文書介。我覺得寫書介是一件很困難的事,很多英文書的中文書介都短短的,看似不重要,但事實上,從短短幾個字就可以看書該撰文者是否看過該小說。說到這裡,又出現另外一個疑問,就是:一定要看過某本小說才能為其撰寫書介嗎?如果要規定看過,才能為寫書介,我可能會被罵神經病,就讓我們把條件放寬鬆一點,只要資料查得夠齊全,寫的書介讓人看不出什麼異樣,這樣就可以了。可是,情況好像不是這樣,我看過不少英文書的中文書介都怪怪的,姑且就讓我們看一篇《倒掉水》的中文書介

〝一本以現代中國為背景的英文小說,適合國小高年級、國中的大朋友閱讀。主角陸惜燕(譯音)的爸爸去世,媽媽只好把十一歲的惜燕賣掉當女僕,這是書名為什麼叫「倒掉水」的原因:這女孩子就像潑出去的水,是再也回不到自己的家了。但是惜燕想盡辦法,要回到她那破碎的家。一個感傷而溫暖的故事,文字細膩而有力,獲得二○○四年史馬提斯金牌獎Smartie's Prize的肯定。〞

我不是故意要找碴,但在這短短的幾個字內,錯誤點+異樣點太多了吧。突然想到愛因斯坦曾說過的一句話,他說:「資訊並非知識。」在資訊爆炸的現代,這句話還真適用,因為錯誤的資訊太多了。想想覺得滿感概的,因為自己的每一篇文章除了花時間寫外,花更多時間在搜集資料及審視他們的正確度,深怕自己寫錯了什麼,誤導了別人,不知道我是不是太大費周章了?

好吧好吧,我承認在這方面我可能是有些龜毛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ood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