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小軒還沒滿月我們就開始了母子倆的共讀之旅,媽媽我努力的用文字捕抓下很多有趣的畫面,也讓文字記錄下他可愛的童言童語,可惜留下的不過是九牛一 毛。除了共讀外,小軒也被訓練可以自行閱讀,家裡書架上的書有些一開始就設定是要讓小軒自己翻閱,但從他兩歲半語言大爆發後,便開始拿著書要媽媽講話(= 唸書給他聽),有時他會拿著媽媽希望他自行翻閱的書來找媽媽說話,媽媽也就會說給他聽,只是不像共讀那樣兩人認真的討論一本書。《Oh, David! 》by David Shannon 就是在媽媽給讓小軒自己翻閱的書單中,因為書裡的句子超短,且圖像其實就說明了一切,媽媽想說就讓圖像與他一起共讀吧。在他還不太會說話時,如果想要媽媽唸這本書,會拿著書來媽媽面前,然後直接翻開書、指著圖像說「這個」,意思是要媽媽說話。在語言大爆發後,就都說他要看「餅乾」,「餅乾」是他給這本書的暱稱,因為在他還不太會說話的時候,曾經指著封面問媽媽「這個」(是什麼),媽媽告訴他那是「餅乾」,還告訴他David把餅乾弄翻在地上,而小軒似乎就這樣把媽媽的話記在心裡,會說話後一開口說封面的圖像時,就指著地上的東西說是餅乾,問他餅乾怎麼了,他還會回答掉在地上。

平常小軒點播「餅乾」的頻率還滿高的,有可能是他覺得調皮搗蛋的David很好笑,也有可能他從David身上看到自己的調皮,從他開始會表達自己後,媽媽就很難拒絕要共讀這本書,但會說話後的小軒是個多話的孩子,常常會指著圖像說話,像這一本「圖像其實就說明了一切」的《Oh, David! 》,實在不需要媽媽我對圖像多說些什麼,這天媽媽我腦筋一轉,心想反正小軒要我說話也沒指定要說故事內容,我就用簡單的疑問句引導他說故事給我聽吧,沒想到簡單的一句「這是什麼?」就可以讓他說這本書的故事給我聽,但他所說的字句只是重覆媽媽我跟他說過的故事,又再次驗證之前在書上看到專家說孩子是從主要照顧者(媽媽)身上學說話,孩子們會複製主要照顧者說的話,所以父母跟正在學說話(甚至不會說話)的孩子共讀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用字,不小心說了什麼不該說的話,可能未來某一天就聽到從孩子的嘴巴裡說出。

以下是小軒說的故事,而照片裡的他那時還不太會用語言表達,是某天他在自己翻閱《Oh, David! 》時媽媽拍的。

小軒:(他)在搗蛋。
媽媽:他在做什麼?
小軒:玩衛生紙。



小軒:吃飯。
媽媽:他不想吃。



小軒:大便...噗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小軒:不要亂動。



小軒:睡覺。


小軒:媽媽看書。(這一頁是小軒最早對著說話的圖像,約二歲二個月大時,有一陣子,每次一看到這一頁就說:媽媽,我想應該是他將平日的生活和這圖像做了連結,在他的生活裡,媽媽常常跟他共讀)



和《Oh, David! 》相關的番外篇:
《Oh, David! 》加上《David Smells!》和《Oops!》還出版了一套口袋書名為《Oh, David!: A Pocket Library》,家裡的書架上有,也是媽媽設定要讓小軒自己翻閱的書,只是會說話後的小軒也常拿這套小書來找媽媽講話,如果把三本小書照設定順序放到書盒裡,從側邊可以看到由三本書組成的David的小臉,小軒兩歲半後的某天,突然發現了這個隱藏機關,跟媽媽說:「是臉耶!」,然後笑的很開心一一把書照順序攞到書盒裡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ood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